关于大师

卢红华 男 号泊甫,斋名素雅堂,1977年出生,浙江东阳人 ,工艺美术师, 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。师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土龙。

17岁从艺,毕业于“浙江广厦技术学院”,2012年创建“素雅堂雕刻工作室”,从事竹、木雕刻艺术创作至今。潜心专研用不同雕刻技法表现作品的神、形、意、韵,在圆雕、浮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,设计创作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、省市级工艺美术展览会金、银、铜奖。雕刻艺术无止境,立志为雕刻事业奉献我的一生。

卢红华,号泊甫,斋名“素雅堂”,197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,浙江省工艺美术会员,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。东阳竹刻开拓者,当代竹刻匠人,师从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徐土龙。

十九岁那年,已有三载木雕学艺经历的卢红华与竹刻邂逅,竹材特有的自然肌理、朗润条达的素雅美感将卢红华深深吸引,可谓轻心一刻,一世倾心,便也自此埋头,研竹制器,雕镂心艺。

转眼近二十年过去,已年届不惑的卢红华却爱竹如初,刀耕不辍。他将竹形容为自己的“贵人”,回忆起九十年代,尚在艺校求学的卢红华因家境贫寒无法得到学费供给,所幸在校方的支持下得到一处小小的空间供其专心刻竹,卢红华便利用课余闲暇,取天赐竹材,用刻刀代笔,自给自足了求学的银两。也正是这段经历,让卢红华的竹刻技艺有了质的提升:“边雕刻边学习美术让我对艺术语言的表达有了新的认知,在这个过程中,在一个虽然狭小,但完全属于你和竹子的世界里,人和竹会有一种由手到心的交流,你能感受到它的虚心劲节、宁折不弯,而你也在用自己的手艺赋予它人文的情怀,这给我一种相互支撑的力量。那段时间,可以说是竹在始终陪伴,并庇佑着我……”

卢红华曾经历过一次手术意外,整整昏迷两日,险些驾鹤去寻找传说中的“竹林隐寺”,与生死擦肩的卢红华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,自此更加寻求一种生活的本真和对竹刻的专注,竹刻本是一门小众艺术,却可将书、画、诗、文、印融为一体,且具备着其它载体难得的气质与品格,将竹刻艺术坚守并传承下去,已成卢红华此生追求的“志业”。

从生到死有多远?呼吸之间;从迷到悟有多远?一念之间;从心到心有多远?人竹之间。

卢红华自号曰泊甫。“泊”在甲骨文中代表水与太阳;“甫”则是他正在创作中的一个劳动者形象。喻义自己是在阳光下、水源旁一个快乐着的劳动者。

水与太阳的密切结合,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,供竹材生长,供劳动着的人们生存,亦如他的竹雕艺术,以大自然赐予的天然风物承载着先人智慧与劳动的结晶。

泊甫对古代雕刻名家的作品情之惟系:“古人的作品刀锋尽显、手法多变、题材传统、意境深远,连接着过往的文脉,也开启着新的探索和发现,但无论后人怎样传承乃至发扬甚至革新,都必须对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心怀敬畏,都该遵循传统艺术的规律。许多急于求新的作品如果迈过了对传统的沿袭,迷失了可贵的匠心,脱离了传统艺术的规律,便会在某个时间节点被删除。我始终认为对古代雕刻研究的深度,决定着当代作品创作的高度。”泊甫如是说。

确如其言,品赏泊甫的竹雕,传承着古韵古风的的雅美灵动,凝聚着传统的匠者之心与文者精神,融纳巧思,汇入心意。透过人、物、景、象,能玩味到一种意趣、境界之美,不以表现人或景物为目的,而是以此做为载体,塑造、体现我国传统的以诗心文胆为主旨的美学精神,殊为不易。这与其通晓书画、对诸多古代雕艺家的作品及理念谙熟于胸是息息相关的。

在一次“卢甫圣艺术展”上,卢甫圣老师的一句绘画序语“透过可见,捕捉非见,趋向于知一知二之间”让泊甫有如沐清风之感:“竹刻艺术虽仰仗于外力,更需匠者求助内心的文人精神”。

泊甫已在2015年荣获“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,但用他的话说,这更多代表着一种责任和担当,他依然时刻告诉自己是个平凡的竹刻匠人——“匠”是技艺,“心”是修为,古代的匠人们为追求高超技艺,孜孜不倦,有人甚至穷其一生,但内心平静并享受着。以“匠”修心,以“心”炼技。“匠心”必须宁静,这宁静来源于“嘈杂世界背后的热爱和专注”,失了“匠心”,便无以为师。

新闻

News

成之东隅 更得桑榆

成之东隅 更得桑榆

卢红华----东阳当代竹刻

01

2016-11

竹心•守艺——当代竹刻匠人卢红华

卢红华,号泊甫,斋名“素雅堂”,1977年出生于浙江东阳,浙江省工艺美术会员,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。东阳竹刻开拓者之一,当 ...

19

2016-10

东阳木雕竹编真神奇

“爸爸你看,这上面人物这么多,每个人都不一样呢!”在木雕精品馆陈列的一幅木雕作品前,一位小男孩大声说道。 “这里雕刻的 ...

13

2016-10

东阳有个民间木雕竹编博物馆

在东阳城区树德南路,何红兵有一间帷幕深重的“藏宝阁”,里面珍藏着1000多件带有历史尘埃的古木雕和竹编精品。这些 ...